close



生產山水米的泉順食品,設廠在苗栗苑裡,近年也以鴨間稻有機米打響名號。 (楊永盛攝)

 

被爆以進口米混充台灣米的山水米廠商泉順食品,是國內最大的進口米 商。台灣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(WTO)後,每年進口約5萬公噸糙米,米商坦言,因進口長米較台灣長米便宜得多,加上農糧署抽驗比率不高,就算驗到也僅需改善即可免罰,讓無良業者鋌而走險。學者批,農糧署監督不力,加上多半輕輕放過,業者才不怕。
農糧署表示,我國於2002年加入WTO後,開放每年 進口14萬4720公噸糙米,碾成白米約12萬多公噸。進口米都要經過檢驗,不合標準會退運,只是米質有好有壞,因此要求業者做成包裝米要誠實標示產地,米的規格依國家標準由廠商自行標示,檢驗不符標準即是標示不實,會開限期改善書,期限到未改善就罰款。

1公斤價差高達4成

據標售資料,國內三大進口米商依序為泉順山水米、億東三好米及金農米,今年進口量分別為1萬6186公噸、1萬4320公噸、2876公噸。
雖然進口米數量大,但農糧署自2009年1月至今,4年多檢驗近5000件包裝米,因品質及標示不合格者、開出93件罰單,不同等級的國內米混充開出過20張罰單,每張處罰3、4萬元,至於進口米混充台灣米的案例則未曾查獲。
不具名糧商表示,進口長米與台灣長米1公斤價差達2成至4成,坊間常聽聞有業者用進口米混充台灣米,但農糧署每季抽查很少查到進口米混充台灣米,就算查到也可限期改善,未改善才會開罰,在利之所趨下,財務狀況差的無良業者就會鋌而走險。

可重罰卻輕輕放過

現任台大農經系教授、消基會祕書長雷立芬批評,根本是農糧署監督不力,也未落實《糧食管理辦法》及《糧食標示法》,明可重罰20萬元,甚至可撤銷糧商執照,卻都僅是輕輕放過,難怪業者不怕。記者戴安瑋

消費爭議申訴管道

★消保處:1950
★消基會:
.北區(02)2700-1234
.中區(04)2375-7234
.南區(07)225-1234
資料來源:消基會、消保處

arrow
arrow

    阿土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